365bet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在线

图片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新闻资讯 区县传真
涟水县全面开启乡村振兴“奋斗模式”
发布日期:2023-01-30 14:17  来源:涟水县政府办公室  字号:[ ]

2023年,涟水县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踔厉奋发、笃行不怠,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,加速城乡融合,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涟水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,迅速开启乡村振兴“奋斗模式”。

一是发展现代农业。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基础上,聚焦优良食味稻米、规模畜禽、芦笋、高粱、食用菌及其上下游产业,进一步调大规模、调优结构,新增优良食味稻米5万亩、设施芦笋3000亩、高粱3万亩、食用菌5万平方米、豆丹养殖1000亩。建设高标准农田12万亩,新流转土地面积5万亩以上。全年引进培育1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超30个,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超15个。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户,新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、家庭农场各20家,推动现代农业园区“四级联创”,力争新培育省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-2个。

二是守牢安全底线。该县拥有南集镇、红窑镇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,全稳康源、比米农牧、正邦等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20余个,建成100万平方米食用菌基地、2万亩设施芦笋基地、3万亩中药材基地、4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(水稻)标准化生产基地。近年来,先后创成中国驰名商标4个、地理标志产品20个,拥有绿色、有机农产品品牌30个,其中,涟水“春竺”芦笋入选江苏农业品牌目录。成功打造青芦笋、中药材、食用菌、优质稻米等一大批农业特色产业,全县富民强村的步伐不断加快。近年来,该县严守耕地红线、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,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,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先流转后建设、先平整再配套,高质量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区,促进集中连片、旱涝保收、高产稳产;统筹抓好粮食、畜禽、果蔬、水产等生产和流通,确保市场价格稳定、数量充足、品种丰富,让群众把“米袋子”拎得更稳、“菜篮子”挎得更牢。

三是推进乡村建设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“三级先导”工程,完善镇村布局规划、乡村振兴专项规划,用好省支持东胡集革命老区发展政策,持续加快高沟镇、红窑镇现代小城市建设,促进产城融合,增强带动能力。深入推进公共空间治理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、农房改善专项行动,创成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7个以上、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以上,改善群众住房条件2000户以上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,实施农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7公里、农桥6座,加快建设淮涟灌区续建配套工程,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15个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37%,推动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发挥效应。

四是突出富民强村。全面落实《涟水县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》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积极推广“防贫保”“扶贫资产+保险”,提升帮促致富抗风险能力,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。扎实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,加快涟水大米等产业项目实施进度,多业态、多渠道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。鼓励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、领办项目、盘活“三资”、村企结对等方式壮大经济实力,推动全县50%涉农村(居)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,75%重点帮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0万元。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,推动优质金融下乡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
五是推进融合发展。近年来,该县依托100余万亩水稻种植产业,着力打造食味稻米主导产业;强化科研合作,建立水稻亚夫工作站,在南集镇打造水稻育苗基地;打造农旅融合,衔接今世缘工业旅游,打造扁担、苗荡农旅融合示范区,推进稻米农产品展示厅等项目建设;发展“企业+农户”订单农业模式,签订稻米订单5万亩等。此外,该县还通过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工程,健全产业融合发展体系,深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,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。